在中考歷史復習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幫助學生理清頭緒,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記憶方法來增強記憶效果,使歷史復習有趣、省時、高效。在中考復習中,我堅持用"三步復習法"組織學生復習,效果很好。
第一步:夯實基礎
1.主干知識復習法。我精讀課標,根據課標要求,指導學生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歷史概念和基本的歷史線索等知識進行全面、系統地復習,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讓學生對所有的知識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如中國歷史部分,先把中國歷史分為近代史和現代史,近代史時間從1840年至1949年,現代史從1949年開始,然后把兩段歷史時間里的所有歷史事件串聯起來。
2.精讀部分知識復習法。
(1)濃縮要點法。為了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我通常采用此方法,即對每一課的要點進行提煉,如復習《洋務運動》一課時,可以抓住洋務運動的背景、時間、目的、口號、主要內容、失敗原因以及對洋務運動的評價等幾大要點。學生掌握了這些知識點以及內在的聯系,就可以牢固地掌握這個歷史事件。按照這樣的方法把幾本歷史教科書中的知識要點逐一梳理、濃縮。這樣,基礎知識也就牢牢地掌握了。
(2)歸類復習法。即對課本知識進行整合,提取重要會議類(如中共一大、中共七大、一屆人大、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等)、重大改革類(如俄國1861年奴隸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中國戊戌變法、洋務運動等)、革命戰爭類(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中國抗日戰爭等)、科學技術類(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等,逐類進行復習鞏固。
(3)聯系復習法。即由一個問題聯系到同類其他問題的一種復習方法。如復習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聯系到中國的抗日戰爭;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與歐洲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的關系;第一次工業革命與鴉片戰爭的關系等等。讓學生覺得一個個歷史事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其內在聯系的,這樣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4)中外歷史結合法。即在復習到某些世界史知識點時,可以將它與中國史的相關知識串聯起來。如復習到日本的"明治維新"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按照明治維新的影響→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平型關大捷→南京大屠殺→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日本無條件投降→田中角榮訪華這樣的線索來復習。
第二步:專題復習
學習歷史就是要以史為鑒,因此在中考題中經常會看到歷史問題與社會熱點結合。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人類和自然發展的重大問題,要善于把握時政熱點、焦點問題,擴大視野,獲取信息,加以分析。教會學生把時事熱點與課本知識聯系起來,精心組編知識熱點專題并進行強化訓練。專題主要是綜合性專題和時事熱點專題。經過第一輪復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每個考點的基礎知識,在學生掌握了較多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從宏觀上整體把握知識脈絡。同時,在復習過程中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2019年的時事熱點問題是十八大的召開,可以組織學生復習歷史中的重大會議。又如目前的釣魚島問題,可以聯系歷史上中國與日本的關系及重大事件如日本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甲午中日戰爭、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華戰爭等等。
第三步:模擬演練,教給答題方法,提高答題能力
首先,訓練必須有的放矢。要選擇內容新穎、覆蓋面寬、設問巧、質量高、具有典型性的試題進行訓練,要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度,培養思維的敏捷性,鍛煉心理品質,反對題海戰術,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材料、同一知識點進行思考,全面把握。
其次,要教會學生審題。讀題過程中,首先要找關鍵詞,要知道題目問什么,同時要注意限制性的詞語,(如有些題目有時間限制,有些題目有地域性的限制),然后確定解答思路和答題方法,還要注意題目的附分情況,看分數答題,一般一分答一點,分點分行答題。
最后,要注意講評,提高訓練效果,講評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用規范的語言答題,要運用課本知識答題,學會知識遷移。在平時的測驗中,我們都會發現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答題,憑自己的思維去想象,而不會運用課本知識點,這樣的答案在中考中是被扣分的,教師要加強學生在這一方面的訓練,可以專門定義為"找對應知識點訓練"。
這一輪復習主要是提高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讓學生熟悉中考題型,全面掌握中考歷史的知識、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題能力,輕松迎接中考。
總之,在復習中,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復習得更好,教師必須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計劃,精心指導并把復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你的學生會在中考中取得成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zhong/1174512.html
相關閱讀:2019中考歷史知識重點:北方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