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類記憶方法
分類記憶法主要是指根據地理事物特征進行編組,加深學生對于事物記憶的印象。例如,對于東南亞地區可以按照島的性質來區分。同時,我們還可以按照國家是否與大海相鄰劃分成內陸國和臨海國,進而對與我國接壤的國家進行分類,這樣可以更好地對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進行加工記憶。通過分類,我們可以基于特征對事物進行記憶,結合一些舊知識使知識點串聯起來,這有利于學生形成網絡知識,便于學生記憶,不再是孤單進行記憶。
二、排序記憶策略
學習地理知識,對于新出現的知識可以對其進行排列,這樣更有利于記憶知識并建立起記憶鏈條。例如,我們在學習七大洲知識時,可以根據面積大小對其進行排序,最大大洲是亞洲,最小大洲是大洋洲。在學習長江支流這一知識點時,可以根據長江上游、中游、下游順序依次進行記憶,這樣可以使記憶更加牢固。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根據數字大小進行排序,按照時間長短對地理位置空間進行規律性排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
三、對應記憶策略
對應記憶策略主要是指組合兩組或者多組排列內容,把控它們之間的關系,基于關系完整地記憶相關內容。例如,在學習年降水量時,我們可以根據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干旱地區等進行降水量記憶。一般來說,濕潤地區降水量在每年800毫米以上,半濕潤地區為每年400毫米至800毫米,半干旱地區為每年200毫米以下。同時,我們還可以根據地表不同的狀況記憶當地的植被分布。由于地理事物之間相互影響又相互聯系,這種關系在地理界非常廣泛,所以學生可以將其作為記憶的重要線索,提升學生記憶強度。
四、比喻記憶策略
比喻記憶策略主要是指通過對地理事物某些重要特征進行理解,以強加記憶。對一些國家或者我國的某些省份來說,它們的地圖輪廓常常很像一些動物或者幾何圖形,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法進行記憶。例如法國的地圖輪廓就非常像六邊形,意大利的輪廓很像一只長筒靴,而我國山西省的輪廓與四邊形大致相當,我國黑龍江省的輪廓很像一只白天鵝,山東省的輪廓很像一只駱駝,青海省的輪廓很像一只兔子,云南省的輪廓很像孔雀,內蒙古自治區的輪廓很像一頭雄,湖北省的輪廓很像一只軍帽,臺灣省的輪廓很像一個紡錐。通過以上形象生動的介紹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對這些地區進行記憶,使學生在記憶時不會出現任何牽強附會的感覺。
五、聯想記憶策略
對于一些地理知識而言,它們可能會在不同場合多次出現,這就使聯想記憶策略變得非常重要,學生可以對同一知識從不同角度進行理解,以便加深對知識的記憶。我們以太行山脈為例,太行山脈是我國兩大省份的分界線,同時也是我國由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的重要分界點,同時還是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分割的重要節點。再例如,我們在學習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時可以聯想到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平原,同時也可以從面積最大平原想到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還可以聯想到當前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大的亞馬遜河,以及與其形狀非常相似的剛果盆地。通過以上聯想,我們可以推動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
六、參照物記憶策略
在進行物理知識記憶時,我們通常可以根據地圖上的參照物進行記憶,例如點、線、面。一般來說,點表示城市地區或者非常重要的工業中心,也可能是交通要道。線一般是指經緯度,偶爾會出現交通線或者一些山脈。面主要是指某一地區,例如地形區、某一省份等。我們在學習省級行政單位時可以通過一條線將它們串聯起來進行記憶。例如,我們可以提問黃河主要流經了哪些省份;長江主要流經哪些省分;北回歸線主要經過了我國哪些省份;我國沿海線從北向南依次都是哪些省份,等等。
七、生活體驗記憶法
地理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進行地理知識記憶時可以根據生活經驗進行記憶,利用記憶對象與客觀事實之間的聯系加強記憶。例如,我們在學習土壤肥力對于農作物成長的影響這一知識點時,可以根據農村諺語進行記憶。再例如,由于我國南北方自然條件存在差異,北方種植物多以小麥為主,南方種植物多以水稻為主,這就使北方多以面食為主,南方多以米飯為主。此外,由于我國四川盆地處于年太陽輻射量貧乏區,我們可以根據成語知識,對這些生活現象進行記憶,以便讓學生鞏固知識,加強學生的抽象思維鍛煉,幫助他們更好地記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zhong/1114855.html
相關閱讀:我國初中地理教學淺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