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非常重要,下面內容 初一新生如何改變學習方法適應中學生活,希望能給您帶來一定幫助。
初一新生如何改變學習方法適應中學生活
根據溫三中馬琳老師的經驗,每年開學一個月后,是初一新生及其家長前來咨詢最多的時候,突然變化的學習內容和節奏,讓部分學生一下子很難適應,有些在小學時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升到初一后,幾次考試成績都很不理想,讓學生和家長感到不解和擔憂。
馬老師舉了兩個前來找她咨詢的例子。去年開學一個多月后,一位家長給馬老師打來電話:“老師,我的孩子在小學時,數學、外語成績都很好,進入初中以后,他學習也很努力,但考試成績卻讓我感到吃驚,數學70分、外語60分。像這樣的分數,以后可怎么考重點高中呢?”一個學生則給馬老師寫了一封信:“老師,昨天下午考科學第二章。為了考得好一點,我與同桌利用中午時間,采用互相問答的方式一起復習。復習時,我也不覺得自己比他差。但是,今天考試成績出來了,我只得了70多分,可我同桌卻考了90多分。每天也沒見他比我更用功,但每次考試,他都要比我高10~20分。老師,您說過一分汗水一分收獲,我付出的汗水不比他少,但為什么我總是考不過他?”
這位家長和學生的苦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進入初中后,一些小學時程度差不多的學生在初中出現了考分上的巨大差異。要順利完成小學到初中的過渡,就要對即將開始的初中學習有所了解,在心理上做好準備。
據初中的老師介紹,初中學習與小學學習有很大的不同,具體表現在學習內容逐步深化、學科知識逐步系統化、學習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加等方面。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小學曾學習過的課程,由直觀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識點變成了更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物理、化學等課程相繼開設,歷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識也成為重要的學習內容。
這些學科知識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質積累,這就使初中生的學業負擔客觀上大大增多了。而老師的教學也越來越注重傳授知識的嚴密性和注重學生思維方法、思維能力的培養,除要求學生識記大量的定義、原理等知識點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
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進入初中以后,自學能力的強弱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明顯增強,學習依賴性強的學生,成績往往每況愈下,到了初二,就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學習“分化點”。
對此,初中老師建議,初一上學期,家長應幫助孩子實現學習方法、生活習慣等方面的轉變。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科目相對較少 初一,能按時完成作業就可以了,以語文為例,只要把課本上的知識基本掌握,考試就不成問題。但初中階段,課程設置增多,考試題目更為靈活,講究活學活用,學生必須改變以往寫完作業就萬事大吉的做法,要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知識,除了老師所留的作業以外,還應該多做參考資料,加深理解,拓寬知識面,由依賴性學習向主動、獨立性學習轉變。另外,中學課程緊,內容多,學生在生活上必須有規律,要制訂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表并自覺遵守。
同時,家長還要幫助孩子處理好玩和學的關系。學習是初中學生的主要任務,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都應該花在學習上。但是,學習又不是初中學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學生精力充沛、興趣廣泛,適當和有益的活動也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指導孩子學會勞逸結合,學習時專心致志、靜得下心來;活動時生龍活虎、放得開來。學習和玩不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人,總是要完成自身的轉變的,在克服一個個困難的過程中,逐漸成熟起來。對初中學習的特點有所了解后,只要在心理上做好準備,充分利用小學階段已經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形成初中階段相對獨立的學習能力,就能很快適應初中學習的要求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yi/82064.html
相關閱讀:初一數學期末考試備考詳細指導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