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設計
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逼狹、阻抑、回環曲折、亦復如是”等詞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2.把握作者生平資料及寫作背景。
3.整體把握內容,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愛國精神。
能力目標
1.結合語境,體會某些詞語的含義。
2.注意本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通過一系列比喻進行生動形象的說理的寫手法。
情感目標
以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和崇高自使命感。
教學重點
欣賞浩蕩雄奇的語言,感受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氣概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學難點
1.理解中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
2.學習本借生動形象的比喻說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設計思路
朗讀,整體感知意;資料匯總,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確定鑒賞基調;學生自主品讀對進行美點尋蹤,師生互動,共同鑒賞的語言美、哲理美;體驗反思,理解的時代意義,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美讀,借聲音傳達中作者的感情。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本語言雄渾豪放,壯美奇絕。教師宜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多方品味,借聲傳情,充分融人的氛圍中,深切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剛強不屈的人格魅力。
2.獻法。前收集相關資料,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形成感性認識,全面深刻地理解中一些艱深語句的豐富含義。
3.美點尋蹤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李大釗先生畫像、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字資料。
時安排
1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健”即剛健有為之意;“自強不息”即主動地努力向上,決不懈怠,它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曾激勵著無數正直的人士積極向上,努力前進,成為后世奮發有為的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重要原則。它不但造就了為后世稱贊的無數德行卓著的正人君子,而且造就了眾多的學者、思想家、科學家,產生了相當數量的熠熠生輝的著作,《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就是其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今天,我們一起賞讀這篇。
設計(二):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這些詩句中,詩人的愛國情懷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心懷政治理想,以拯救社稷民眾為己任的仁人志士。他們用語言詮釋自己,用行動證明自己,這其中就有李大釗,今天,我們學習他的一篇美《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設計(三):
多媒體播放屈原、蘇武、司馬遷、杜甫、岳飛、陸游、天祥、左光斗、魯迅、李大釗……系列人物畫像。
(教師畫外音)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有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他們匯成一支雄壯高昂的生命交響曲,在空曠遼遠的歷史殿堂中回響。他們雖然離我們遠去,但將永遠活在有靈性、有良知、有追求的人們心中。
(多媒體定格畫面——李大釗畫像)李大釗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動軍閥殺害。人已去,但他那超越時空的激情澎湃的心聲,至今仍在我們耳邊回響。(教師板書題)
設計(四):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光未然先生的《黃河頌》,(學生背誦)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用散形式寫的“黃河頌”,感受李大釗先生的高尚情懷和偉大精神。
二、明確學習目標
多媒體顯示:
目標一:作者及時代背景。
目標二:揣摩語言,理解難句。
目標三:賞析的含蓄美、修辭美、哲理美。
目標四:感受李大釗先生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師選一位學生讀這些字,明確學習目標,使堂學習有的放矢。
三、作者及背景介紹
學生展示前收集的相關資料,可自行朗讀介紹,也可投影顯示。
教師也可提供必需的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1.關于作者
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專門學校學習,1913年赴日本,就讀于早稻田大學。1916年回國,任北京《晨報》主筆。1918年,李大釗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后兼經濟學教授。在對中國社會進行的深刻的認識與對馬克思主義有了系統的學習與領悟之后,他發自內心的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首先揭起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大力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熱烈歌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無產階級世界革命“新紀元”的到,并立即向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強盜世界”展開了堅強不屈的斗爭。也就是在這一年,參與陳獨秀創辦《每周評論》,并參與《新青年》的編輯工作,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傳播,宣傳反帝愛國思想,成為五四運動的領袖之一。1920年9月,在北京成立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之后,對黨的建設,工人、學生運動,統一戰線,均有重大貢獻。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殺害于北京,時年僅三十八歲。李大釗不僅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一位學者和詩人。他的詩被魯迅譽為“革命史上的豐碑”。著作有《守常集》(1939年出版)、《李大釗選集》(1959年出版)、《李大釗詩選注》(1979年出版)。
這里錄一首李大釗留學日本時(1916年)作的《口占一絕》以志紀念:
壯別天涯未許愁,盡將離恨付東流。
何當痛飲黃龍府,高筑神州風雨樓。
2.關于背景
本寫于20世紀20年代,正當五四運動高潮過后。封建軍閥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加緊子對中國人民的壓迫,加緊了對新化運動的破壞。封建復古勢力從一蹶不振中昂起頭,對新化運動發動猖狂的反撲。社會黑暗到了極點。中華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瘡百孔,步履維艱。
在這種“艱難的國運”面前,是臨陣脫逃,垂頭喪氣,悲觀失望,彷徨苦悶,還是正視現實,挺起胸膛,振奮民族精神?這是擺在每一個有愛國心的正直的人們面前的嚴峻問題,必須作出抉擇,必須作出明確的回答。那些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怯懦的人,脆弱的人和奴顏婢膝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或化敵為友,為虎作倀,或畏懼斗爭,循跡而去。大多數正直的有愛國心的人們,則在黑暗中徘徊,苦于看不到光明,精神不振。
針對這種現實和精神狀態,李大釗大聲疾呼,振奮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嚴重的歷史關頭,在艱難曲折的道路上,樹立起沖破險阻的必勝信心,企望動員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使救國的事業變成全民的事業。
四、朗讀,整體感知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意。
教師抽查學生預習情況,多媒體顯示:
(1)根據拼音寫詞語或者給漢字注音。
一(xiè)_________千里
叢(dié)_________嶺
險(jùn)_________
阻(yì)_________
逼(xiá)________
(qí qū)_________
奇趣橫_________生
濁_________流滾滾
(2)用詞造句。
浩浩蕩蕩
奇趣橫生
教師任選幾位同學回答,明確:
(1)瀉 疊 峻 抑 狹 崎嶇
(2)略
2.學生大聲瀆,整體感知意。
教師可作以下要求:
(1)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
(2)歸納各段大意。
學生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1)學生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學生互動,共同解答,如有不易解釋的詞句,可請教老師,師生互動,雙向交流。
學生可能提到的難句有:
①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兩岸叢疊嶺,絕壁斷崖……
②民族生命的進程,其經歷亦復如是。
③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
④目前的艱難境界,哪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
⑤揚子江及黃河遇見沙漠、遇見峽都是浩浩蕩蕩地往前流過去,以成其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
⑥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學生集體討論交流,明確:①逼狹:非常狹窄、艱難。②亦復如是:也是如此。③老:富有經驗的。④阻抑:阻礙抑制。⑤成:成就、形成。魄勢:氣魄、威勢。⑥趣味:意義、價值。
(2)學生嘗試概括每一段的意思,并自由發言,其余同學評議。
明確:
①歷史的道路崎嶇不平,艱難境界須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沖過去。
②民族生命的進程,和長江大河一樣并不總是坦途。
③人類生活像旅行一樣,越是崎嶇險境,越能感到冒險的美趣。
④中華民族現在的進程就是一段險路,只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感覺到它壯美的趣味。
⑤我們要拿出雄健的精神,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這是人生至趣。
五、品讀,對進行美點尋蹤,賞析的美
1.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初讀的體會。
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生l:這篇語言很美,氣勢磅礴,鏗鏘有力。
生2:本語言美,美在比喻的運用,形象生動,說理透辟。
生3:本意境美,表現在長江大河的流狀,與《黃河頌》中“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很相似,讓我們盡情領略江河的壯美。
生4:本有一種哲理類,給人一種有關生命、價值的思考,發人深思,催人奮進。
生5:明知有虎,偏向虎行,這恐怕是對本蘊含的哲理的形象表達。
2.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發言,為鑒賞定向。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發言很精彩,很有見地。不論哪一種理解,其實談的都是的語言美,讓我們一起賞析本的語言。
3.涵泳品味的語言美。
(1)教師以記者采訪的方式與學生交流,請學生用“本語言美,美在______________”的句式說話,并摘錄各自喜歡的句子,把它推薦給大家。
生1:本語言美,美在鏗鏘有力的節奏與激越磅礴的氣勢……
生2:本語言美,美在用詞的含蓄蘊藉……
生3:本語言美,美在意味雋永的比喻……
生4:本語言美,美在哲理的形象表達……
(2)教師引導學生揣摩句,著重欣賞語言的含蓄美、修辭美、哲理美。
①品味含蓄美
多媒體顯示下列語句,顯示一題,完成一題。主要由學生自主品味,并參閱自行搜集的相關背景資料,然后集體交流。
中華民族現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在這一段道路上,實在亦有一種奇絕壯絕的景致,使我們經過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種壯美的趣味。
(“趣味”一詞的含義是什么?在李大釗的其他作品中有相關的表述嗎?)
明確:中提到“一種冒險的美趣”“奇趣橫生”“一種壯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這種趣味,其實都是經歷艱難險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種快樂,一種幸福。是明知有虎,偏向虎行,挑戰艱難,征服旅途,無限風光在險峰;是困難當頭,挺身而出,英勇斗爭,做一個大寫的人;是為民族新生而奮斗,奉獻生命的光和熱,譜寫壯麗的人生之歌:是一種“戰斗的歡樂”。
李大釗在其作品里,表達了他對這種樂趣的理解:“為世界進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多媒體顯示:
我們應該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著進行的曲調,在這悲壯的歌聲中,走過這崎嶇險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是指怎樣一種精神?回顧李大釗先生的生平,他具備這種雄健的精神嗎?)
明確:“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揚子江及黃河遇見沙漠、遇見峽,都是浩浩蕩蕩地往前流去,以成其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雄健的精神”也就是這種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李大釗先生作為五四運動的領袖,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對中國革命有堅定的信念,忠誠于黨,英勇無畏地向一切腐朽反動勢力展開了堅強不屈的斗爭,直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李大釗用生命詮釋“雄健的精神”的含義,那就是一種像高一樣巍峨,像大江一樣浩蕩。
多媒體顯示:
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艱難的國運”是怎樣一種命運?原哪些句子作了提示?聯系祖國20世紀20年代的社會現實,談談“艱難”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艱難的國運”是指“艱難險阻的境界”“很逼狹的境界”“絕壁斷崖”“極其險峻”“崎嶇險阻”。結合20世紀20年代的國家命運,“艱難”主要表現在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封建勢力死灰復燃,國內軍閥混戰,人民水深火熱。
多媒體顯示:如何理解的標題,二者可以互換位置嗎?
明確:只有雄健的國民才能改變艱難的國運,要以雄健的精神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為民族的尊嚴和發展而奮斗、奉獻。
是艱難的國運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如果把“雄健的國民”放到前面,因果關系就顛倒了。
②品味修辭美,賞析意味雋永的比喻美
教師請學生從中找出所有的比喻句,并說說這些句子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和主張。
學生在中圈點勾畫,并自由發言,其余同學評價。
明確:用長江大河比民族生命進程;用揚子江黃河比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用“浩浩蕩蕩”比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用“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比中華民族歷史的順利發展;用“曲折回環”“崎嶇險阻”比中華民族歷史所逢的艱難國運;用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峽比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斗爭;用“濁浪滾滾,一瀉萬里”比中華民族的光明前途。
這一系列的比喻,既生動形象又有說服力,表現了作者內心的豪情壯志,同時也表現了作者的主張:在國運艱難的時候,要發揚雄健的精神,為民族的尊嚴和發展而奮斗、犧牲。
③賞析哲理類
教師提示:本有一種哲理美,給人以有關生命、價值的思考,發人深省,催人奮進。李大釗先生對人生樂趣的表述,實際上也是對人生意義的一次莊嚴的思考,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李先生的人生觀,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生最有趣味、最有意義呢?
學生以四人一組討論交流,然后各組選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多媒體顯示: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給予人只有一次。應當這樣度過人生:回首往事,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碌碌無為而羞愧。臨終的時候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奧斯特洛夫斯基
“人生的目的,在于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而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遠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命,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李大釗
“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朱?基
學生交流,明確:李大釗先生對人生樂趣的表述,可以概括為“戰斗的歡樂”“奮斗的歡樂”“奉獻的歡樂”“超越的歡樂”等。
關于最有意義的人生,答案是多樣的,如拼搏的人生、奉獻的人生、快樂的人生、敢于冒險的人生等等。
六、體驗反思,理解作品的時代意義,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師提問:今天的中華民族,國運昌盛,聯系當今的國際形勢,你認為我們還需要“雄健的國民”嗎?怎么做,才算得上“雄健的國民”?
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發揚雄健的精神,是時代的需要。這雄健的精神應該像長江、黃河的浩浩蕩蕩,應該有遇見沙漠、遇見峽阻遏不住,一瀉萬里的魄勢。“目前的艱難境界,哪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笔堑,李大釗這一預言早已變成了現實。然而,在今天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長征途中,也同樣會遇到艱險,仍然需要我們拿出雄健的精神,做“雄健的國民”。我國駐南使館被炸的硝煙仍彌漫未消,美偵察機侵犯我領空,王偉的英魂仍未歸故里,“人權”仍無端遭受非難、指責……讓我們響應偉大的革命家李大釗的號召奮勇前行。
海軍36l潛艇在執行訓練任務中失事,艇上70名官兵全部遇難,他們用生命捍衛了“不負重托為國捐軀灑熱血,牢記使命前仆后繼衛海疆”的錚錚誓言;大興安嶺武警森林防火隊隊員視責任如泰,視綠色為生命;被譽為“戰地記者”的水均益為全面報道伊拉克戰爭,他別妻離母,幾次進出巴格達;乒乓球世界冠軍李菊雖已功名成就,仍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于離役之后又重新拼搏在賽場上;在抵御非典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鐘南冒著生命危險親臨SARS—一線,姜素椿不顧病痛做試驗;還有那些勇敢登臨珠峰的英雄們,“不拿國籍換大獎”的中國女孩王淵……他們都是“雄健的國民”。
七、堂小結
學生齊讀,再次體會中作者激越磅礴的情感,感受李大釗先生博大磊落的革命胸襟,鞭時代罡風的英雄氣概。
教師小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偉大的靈魂,總是把自己的生命與民族、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把獻身祖國、民族的事業視為人生至上的幸福。這些以李大釗先生為代表的為理想而奮斗的仁人志士,用生命鑄成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人們的心中。先賢崇高的人格,為國犧牲的偉大精神將永遠是我們后人傳承的精神火把,在火紅的光焰中,我們應對自己大聲說:讓共和國的明天因為有我而更加強盛美麗!
八、布置作業
1.外收集抒發愛國主義情懷的名篇佳句,請寫出你最欣賞的名句(至少3句),并以其中一句為例,說明喜歡的理由。
2.請你從外積累的古詩中,寫出兩句與“長江”有關的語句。
附:板書設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yi/41916.html
相關閱讀: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