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視線類似于點光源發出的光線,所以在前兩節基礎上學習本課學生很容易接受,因此本節課首先創設問題情境后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形成一定認識的基礎上老師給出概念。本節課的難點是視點、視圖、盲區的應用,因此教師通過引導與練習讓學生理解盲區的意義及畫盲區的方法,體會本節課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說出什么是視點、視線、盲區,會通過畫視線確定一個觀察者的盲區。
過程與方法:
經歷實踐、探索的過程,進一步將得到的結論與已有經驗相結合,加深對概念的認識,體會視點、視線、盲區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本節課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細微處,用探索的頭腦思考現實情境,增強活動性和交流意識,培養學習興趣,提高數學素養。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視點、視線、盲區的概念。
難點: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視點、視線、盲區的問題,應用概念予以解決。
教學方法
觀察實踐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提出問題:當你沿著一條平坦的道路向前走時,前方較高的建筑物反而被較低的建筑物擋住了;而當經過了較低的建筑后,較高的建筑物又呈現在你的眼前,這是為什么?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學習新課:視點、視線、盲區。
二、一起探究
如圖,桃樹上落下一些桃子,猴子在墻外的樹上向墻內張望,猴子在樹上A處看到離墻的最近點為B。
1.當猴子爬到A′處和在 處時,請分別畫出它看到的離墻最近的點B′和 。
2.猴子所在的高度與它看到的桃子數的多少有怎樣的關系?
3.猴子在 處能看到墻根出擺放的盆景嗎?為什么?
請同學想一想,再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學生分四人小組進行探討,交換各自的感受。
回答如下:1.
2.猴子所在的位置越高,它看到的桃子就越多。
3.即使猴子爬到樹上的最高處也不能看到墻根出擺放的盆景,因為墻把猴子的視線擋住了。
老師總結概念:如上圖,猴子眼睛所在的位置稱為視點,由視點發出的線稱為視線,猴子看不到的地方稱為盲區。
請同學們看下圖,如果在點A觀望,你能說出視點、視線是什么嗎?視點A的盲區是哪部分?
三、做一做
情境:在一座大樓的后面,有一個高聳的電視塔。小明從大樓前方逐漸向大樓走近。
如圖,其中,四邊形ABCD表示大樓,MN表示電視塔。
問題(1):小明走到某一位置時,能夠看到電視塔的一部分,如果小明繼續向前走,那么他所能看到的部分如何變化?(發現電視塔慢慢地隱藏到大樓后面去了)
問題(2):當小明走進區域BCFE時,只能看到電視塔哪部分?為什么?
問題(3):請運用視點、視線及盲區的有關知識,在圖中畫出小明剛好看不到整座電視塔時所在的區域。
四、議一議
(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當你乘車沿一條平坦的大道向前行駛時,你會發現前方那些高一些的建筑物好像“沉”到了位于它們前面那些矮一些的建筑物后面去了。這是為什么?先想一想,再與同伴交流。
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解決了這一生活現象,獲得成功感。
五、隨堂練習
如圖,請畫出小明站在教室窗前觀看窗外地面最近點的視線,并比較他分別站在A,B兩處時盲區的大小。
六、課堂總結
本節課讓大家經歷觀察??思考??交流的過程,將視點、視線、盲區和中心投影相聯系。通過識別,感悟視點、視線、盲區在生活中的應用。
七、板書設計
視點、視圖、盲區
一、概念 二、應用 三、練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san/7776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