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以證明或補充中心論點。議論文的中心論點:中心論點的提出,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1標題就是中心論點,如《儉以養德》;2文章中提出中心論點,如《談骨氣》;3文章結尾出現中心論點,如《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4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如《想和做》。論點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式,它必須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
3.論點的提出方式:
①開門見山,直接提出。《談骨氣》
②名言直接做論點。《真理誕生于100個問號之后》
③名言俗語引出論點 《說勤》
④先否定別人的錯誤觀點,再提出論點。《想和做》
⑤由故事引出論點 《學與問》(山里老頭吃菱角的故事……)
4.論據是議論文中用來證明論點、支撐論點的材料。
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是論據的兩種基本形式。
(1)道理論據指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確性已為人們公認的革命導師的理論、名人的言論、科學領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識等。
(2)事實論據指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史實及統計數字等。
議論文中論點和論據的關系非常密切。是證明和被證明的關系。
5.論證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
(1)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2)論證方法是多種多樣,常見的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事實勝于雄辯”這是比較常用的一種論證方法。例證法:以事實為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它要求所舉事例簡明,概括,真實可信,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回答“事實論據或者例證法的作用”這樣的問題,套路如下:
〈引證、喻證、對比論證在文中作用皆可套用如下模式〉
①舉了…………的例子,證明了…………的論點/分論點/文中某一觀點;②作用:使得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確,增強文章說服力。
2)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的公式等來證明論點;引證法:
① 引用了…………(誰的言論)是為了證明…………的論點/分論點/文中某一觀點;②作用:體現理論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可使論述帶權威性,論證更有說服力。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對比論證的作用:先結合文章說通過……和……的對比,用來說明…………的觀點;再說這樣使得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更為明確。
4)比喻論證:借助顯淺的或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方,來證明論點。
比喻論證的作用:先解釋比喻句(結合文章,明確本體喻體)說說該比喻句說明了什么;再說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闡明道理,把深奧的道理講得形象通俗,容易被人接受。
5、論證過程中常見結構形式:
1、并列展開的論述結構??橫式: 常見的有總分、總分總、分總 。如《談骨氣》
2、逐層深入的論述結構??縱式:也就“層層深入”式,它采用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環環相扣的方式來證明論點,從而由小到大,由淺入深,把道理說深說透。如《懷疑與學問》
四、論點、論據、論證議論文三要素之間的關系。
論點解決“證明什么”的問題,
論據解決“用什么來證明”的問題
論證解決“如何用論據證明論點”的問題。
論點統帥論據,論據證明論點。因為(論據)??所以(論點)
論點是解決“需要證明什么“,論據是解決“用什么來證明”,論證是解決“怎樣證明”。
6.議論文基本結構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它又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橫式”。以“橫式”結構為主的有1“總論??分論??總論”2“總論??分論”3“分論??總論”三種。以“縱式”結構為主的主要是層層深入式。
7.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精當、概括、邏輯性強。
8.論證的基本思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議論文出題樣式及答題方法:
1.找論點(論點鮮明、概括、有力、句子不是很長),一般出現位置(題目、中間、結尾、以議論表達方式出現),如找不出就需要領會作者的見解進行概括。
2.給議論文加上恰當的標題,一定要理解全文的內容,定題要聯系論點,論題。
說明文文體知識
1、明確說明順序,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空間順序,或者從前到后,或者從上而上,或者由外到內,或者從點到面,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前后、左右、東南西北等位置和方向。例如《中國石拱橋》。
2)時間順序,因為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點。例如《恐龍無處不有》。
3)邏輯順序,先主要后次要,先現象后本質,由總到分,或者把說明內容分為幾個方面,一個一個地并列展開。例如《向沙漠進軍》《死海不死》等。
2、邏輯順序(1)現象?本質 (2)主要?次要 (3)概括?具體 (4)原因?結果 (5)從特點?用途
3、常用說明方法包括分類別、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引資料、作詮釋、畫圖表等。
(1)分類別:說明事物特征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后依照類別,逐一說明。例如《向沙漠進軍》把風沙進攻的方式分為兩類:“游擊戰”“陣地戰”,然后分別加以說明。又如《中國石拱橋》把趙州橋的特點分為四點,一點一點分別說明。
(2)下定義:有時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內容或主要問題,往往用簡明扼要的話給對象一個說法,使讀者對被說明的對象有明確的概念。例如:統籌方法是什么呢?先給它一個說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
(3)舉例子:舉出有代表性的恰當的例子,能夠反映一般的情況,真切地說明事物特征。如《中國石拱橋》舉出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子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征。
(4)作比較:選擇有外部或內部聯系的事物進行比較,往往能增強說明事物的效果。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在說明縮微圖書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時,就進行了比較。
(5)列數字:有些事物為便于從數量上說明特征,往往運用一些數字來說明。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就運用了說明大會堂的寬度、深度、中部的高度、體積等。
(6)打比方:適當運用比喻,能夠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如說明石拱橋形式美,就用了“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比喻不但貼切而且很美,既說明了橋洞的特征,又能吸引讀者。
(7)作詮釋:就是對事物的一般性的理解說明。與下定義相比,作詮釋比較詳盡具體,下定義比較簡潔。因此有人則說,作詮釋是部分定義,即對定義的某個義項加以解釋說明。
(8)引資料: 是引用典籍、文獻、故事、名言、諺語、詩詞、科技成果等來充實說明內容。
4、說明文的分類:
科學性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事理說明文
5、語言特點:準確,平實,簡明,扼要,科學性和嚴謹性。
6、文章結構(1總分2分總3遞進式4連貫式(事物發展程序順序))
7、邏輯順序(1現象?本質2主要?次要3概括?具體4原因?結果5從特點到用途)
8、段或句子在文中作用:
(1)總起全文,引起下文(2)總結全文(3)過渡(承上啟下)(4)提示中心(5)呼應
記敘文文體知識
從寫作對象的不同分:
①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
②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
③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
④以狀物為主的記敘文
1、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3、記敘文常用的層次劃分方法有以下幾種:
(1)按事件和發展過程來劃分《皇帝的新裝》
(2)按空間轉換來劃分,如《老山界》
(3)按內容變化來劃分,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4)按人物、場景變化來劃分,如《分馬》
(5)按感情變化來劃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歡蜜蜂?想去看蜜蜂?贊美蜜蜂?想變成蜜蜂。
(6)按表達方式的變換來劃分,如《一件珍貴的襯衫》,抒情?記敘?抒情、議論。
理解和分析記敘文中常用的表現手法(象征、對照、襯托等)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等),理解記敘性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記敘文雖然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但常常借助議論、抒情、說明來開拓意境,深化主題。很多是各種表達方工綜合運用。
4、文章表達方式
(1) 敘述: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
(2) 描寫:是對人物的外形、動作、事物的性質、形態和景物的狀貌,變化所作的具體刻畫和生動描摹。
(3) 說明:是用簡明的語言、客觀而準確地解說事物或闡述說事理的一種表達方式。
(4) 抒情:是作者通過作品中心人物表達主觀感受,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是在敘述、描寫、議論中流露出愛憎感情。
(5) 議論:根據作品寫出自己的見解或道理.
5、記敘文的語言的特點:準確,生動。
6、記敘文的線索:
(1)以時間轉移為線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為線索
6.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語言,動作,外貌,心理,神態,環境等或正面,側面)、議論、抒情、說明等
7.記敘文的語言的特點:準確,生動
8.記敘文的表現手法:白描、襯托、渲染、對比、伏筆、鋪墊等。
9、文段在內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聯系(思想感情)來答
(1)在結構上:文段在開頭:總起全文
(2)文段在中間:承上啟下
(3)文段在結尾:總結全文或照應主題或首尾呼應。
議論文的寫作方法
一、議論文的三要素:
1、論點: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統帥,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論點,一般可以有分論點。
論點應該鮮明、準確、概括,絕不可模棱兩可,讓人捉摸不定。論點的位置一般有四個:
①文題 如《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
②開篇 如《改造我們的學習》 《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③文章中間 如《拿來主義》《論積貯疏》
④結尾 如《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2、論據 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有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事實論據用事實來說話,而理論論據靠經典性取勝。論據必須圍繞中心論點,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選用的事例與論點若不能保持一致,勢必削弱說服力量。像1999年高考作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若寫議論文,就必須要弄清“記憶”與“記憶力”的區別,有的考生所舉的事例就明顯犯了論據與論點游離的錯誤,舉了郭沫若倒背《紅樓夢》的事例,使說服力大打折扣。
選用事實論據還要注意幾點:
①論據必須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論據要具有代表性。
②論據必須具有新穎性。不少學生的議論文寫作離不開一些陳舊的事例,像一寫失敗與成功的關系,似乎就離不開愛迪生發明燈泡,一寫逆境成才就非寫張海迪不可,類似的內容不是說不可以用,而是說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誰的作文與眾不同呢?
③論據的表述要精練、簡要,與記敘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與論點相關的內容即可。
3、論證:是議論文寫作的重要一環,它包含的內容也較多。
①論證的基本類型:立論、駁論。立論從正面論述,駁論從反面論述。我們寫議論文一般以立論為主。
②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三段論式的結構。
提出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怎么辦)
也即: 引論 本論 結論
常見的論證結構:
a、總分總式結構 b、對照式結構 c、層進式結構 d、并列式結構
一篇文章中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靈活地運用多種論證結構層次會使議論文更具活動性。
③常用的論證方法:
a、例證法,用典型事例作論據來證明論點。
《簡筆與繁筆》:舉洋洋灑灑百萬言的《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片斷,景陽崗的山神廟,一個“破落”使境界荒蕪之景全出。這里兩個字對百萬言,可謂用簡到了極點。同樣作品里作者寫繁筆的好處時,卻又舉了短篇小說《社戲》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說是極為典型。
運用例證法要注意對事例敘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幾個事例的順序,還要注意安排的詳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寫,不熟知的要詳寫。
b、喻證法,增強了作品論證的形象性。
運用喻證法要注意本體、喻體的相似性。魯迅的《拿來主義》中把文化遺產喻為一所大宅子,列舉一個青年對待大宅子的態度來表達作者對文化遺產采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形象、生動,給人們以很深的印象。
c、對比論證: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論證的鮮明性,使讀者清楚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
今年高考一則優秀作文題為《四幕劇》,其中的第二幕劇寫了這樣一個內容:
背景:一個小餐館中,一張桌子,面對面坐著兩個人,他們面前的盤子里各有半個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個甜面圈。(A一臉的無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還有半個甜面圈。(B一臉快樂狀)
文章中寫的這段話對比鮮明,對待生活的悲觀和樂觀躍然紙上,正如該文作者說:樂觀的人在被玫瑰刺傷后仍會說多美的花,悲觀的人在看到刺時就會說多糟啊。我選擇玫瑰的美,因此我選擇前者。
d、引證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議同學們應該多積累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強論證的力量,另一方面,它還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議論文的文學性。
文學體裁(又稱文學樣式)
文學體裁,是指詩歌、散文、戲劇、小說四大文學樣式。
(一)、詩歌
是人類社會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樣式
(二)、散文
是指與詩歌、戲劇、小說并列的一種文學體裁
(1)、散文的種類
①記敘散文:以記人、敘事為主的散文(以記敘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
②抒情散文:以抒發作者感情為主的散文
③議論散文:以說理為主的散文
(三)、小說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議論文文體知識見解
議論文就是議論說理的文章,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它主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運用事實材料、邏輯推理來闡發作者的觀點,表明贊成什么,反對什么。
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
1、論點
(1)什么是論點: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一點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2)論點有幾個:一篇文章的論點,可以是一個,也可以不止一個。如果論點不止一個,那就需要明確中心論點。這幾個論點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遞進的,但它們都應該服從全文的中心論點。
(3)論點的位置:文章的論點可以安排在開頭,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間或結尾。
(4)論點的呈現方式:有的議論文的論點在文章中用明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我們只要把它們找出來即可;有的則沒有用明確的語句直接表述出來,需要讀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論點的提出和確立要注意:
①正確性。論點的說服力根植于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而這又取決于作者的立場、觀點、態度、方法是否正確,如果論點本身不正確,甚至是謊謬的,再怎么論證也不能說服人。
②鮮明性。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要非常鮮明,而不能模棱兩可,含混不清。
③新穎性。論點應該盡可能新穎、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見解,不是重復他人的老生常談,也不是無關痛癢、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談,應該盡可能獨到、新穎。
2、論據
(1)什么是論據:論據就是證明論點的材料、依據。
(2)論據的類型:①事實的材料,②理論的材料。
①作為論據的事實材料,可以是a.具體的事例,b.概括的事實,c.統計數字。
②作為論據的理論材料,可以是a.經過實踐證明了的至理名言、精辟論斷(即通常我們所說名言警句),b.民間的諺語和俗語,c.科學上的公理、規律等等。
(3)使用論據的要求:①確鑿性。論據必須是確鑿的、真實的,不能是虛假的,否則沒有說服力。理論論據,必須是精辟的、深刻的。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點和一般性質。③論據與論點的統一。論據是為了證明論點的,因此,兩者應該聯系緊密、內政一致。
3、論證
(1)什么是論證:論證就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議論文的論點是要解決“要證明什么”,論據是要解決“用什么來證明”,而論證是解決“如何進行論證”的問題。論證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2)論證的類型:議論文的論證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
①立論是以充足的論據正面證明作者自己論點正確的論證方式;
②駁論是以有力的論據反駁別人錯誤論點的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都是一種證明,無非一個是從正面證明其正確,而另一個是從反面證明其錯誤。它們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論證方法。
(3)基本的論證方法有:①歸納法、②演繹法、③比較法。
①歸納法。歸納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它通過許多個別的事例或分論點,然后歸納出它們所共有的特性,從而得出一個一般性的結論。例如《諫逐客書》一文,作者列舉了繆公用由余、百里奚,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張儀,昭王得范雎等個別事實,從而歸納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共同特點,進而得出“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的結論。
歸納法可以先舉事例再歸納結論,也可以先提出結論再舉例加以證明。前者即我們通常所說之歸納法,后者我們稱為例證法。例證法就是一種用個別、典型的具體事例來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
②演繹法。演繹論證是一種由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發推導出關于個別情況的結論,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然的。演繹法有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等多種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論。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如大前提“凡金屬都可以導電”、小前提“鐵是金屬”、結論“所以鐵能導電”。
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很多學員會將演繹法與例證法相混淆。例證法顧名思義是“用個別、典型的具體事例來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而演繹法是邏輯的推理的方法。演繹法的“一般”
是不需要證明的,是被大家公認的一般原理,它是論證的出發點,是邏輯推理的前提。
③比較法。比較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兩個個別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兩者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就是類比;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對立的就是對比。如《寡人之于國也》中,孟子用戰爭中不能以逃跑者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來論證梁惠王與鄰國國君在治國上并無差別,就是類比法。《五代史伶官傳序》中,作者用莊宗成功時的意氣之“壯”和失敗時的形勢之“衰”,闡明了“盛衰之理,豈非人事哉”的觀點,是對比法。
因此,基本的論證方法包括三大類五種:歸納法、例證法、演繹法、類比法、對比法。
(4)駁論方法:駁論有三種方法,即①反駁論點、②反駁論據、③反駁論證。由于議論文是由論點、論據、論證三部分有機構成的,因此駁倒了論據或論證,也就否定了論點,與直接反駁論點具有同樣效果。一篇駁論文可以幾種反駁方式結合起來使用,以加強反駁的力量和說服力。
①反駁論點,即直接反駁對方論點本身的片面、虛假或謬誤,這是駁論中最常用的方法。
②反駁論據,即揭示對方論據的錯誤,以達到推倒對方論點的目的;因為錯誤的論點論據必然引出錯誤的論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san/72800.html
相關閱讀: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