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同學感到物理難學,常常是從浮力開始的,感到浮力公式,亂子當頭,不知從何處下手,如何學習浮力呢?
第一.物體浸入液本中時要受到浮力,且浮力方向豎直向上,這是學習浮力的第一基本點.因為要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沒有這一點是不可能的.
第二.親自做好阿基米德浮力實驗.通過實驗感悟到:
浮力大小可以用彈簧測力計利用力的平衡稱量出來;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水的重力
第三:一公式三表達
F浮=G排:學習這個公式的重點是"排"字,是排開水的重力.這里面體現了一個轉達化的思想.
F浮=m排g:這是上一個公式的變化形式,重點還是"排".是排開水的質量.
F浮=ρ液gv排:這又是第一個公式的變化形式,重點是兩個字"液"和"排".液是排開注體的密度.
在這三個公式中緊緊把握住了排字的含義,則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第四:區分好"漂浮"與"懸浮".
漂浮是上浮的最終狀態.物體"部分"浸沒于液體中
懸浮是物體"全部"浸沒于液體中
但無論是漂浮還是懸浮F浮=G物.但應注意這是物體的重力與阿基米德公式有著本質區別
第五:巧記沉浮條件
密度法:利用特例記條件
木塊漂在水面上,是由于木塊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ρ物<ρ液,物體漂浮
鐵塊在水中下沉,是由于鐵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ρ物>ρ液,物體下沉
水塊在水中不上浮也不下沉是因為ρ物=ρ液
重力與浮力關系法:(物體浸沒液體中)
F浮>G重,物體下沉.F浮=G重,物體懸浮;F浮
第五:例題細研究情景要拓展.一通百通
例1:當一輪船從東海駛入長江中,它受的浮力如何變化?排開水的體積如何變化?說出你的理由.
本題可以將輪船的情景拓展為密度計水的使用輪船在不同的大洋中船行時的吃水線問題.所有的漂浮物體都可以本例題的思維方法
例2:一實心球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在空氣中的讀數為5N,將球全部浸入水中,彈簧稱的示數為1N,求實心球的體積是多少?實心球的密度是多少?.g=10N/kg
這是體現了一個測固體密度的方法.反過來也含有了測液體密度的方法.
張店二中 陳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san/1116940.html
相關閱讀:準初三的這個暑假,對中考的影響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