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社會
一、單項選擇題
1.我們已進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應該是( )
A.越來越分離 B.與任何人無關 C.越來越緊密 D.彼此不能分開
2.以下圖片能給我們帶來深刻社會生活感受的是( )
①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②工人有條不紊的工作③商場琳瑯滿目④ 博物館豐富的展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父母為我提供衣食,老師幫助我學習,過馬路時,警察為我提供安全保障,郵遞員為我送信。這表明( )
A.中學生年齡還小,離不開社會 B.個人的學習、生活都離不開社會
C.只有人人為我,我不用為人人 D.中學生不需要自立
4.我們生活的社會是絢麗多彩的。下面圖片不能反映這一點的是( )
A.展現才藝 B.旅游購物 C. 深遠宇宙 D.載歌載舞
5.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在社會中我們( )
①不再關心國家發展 ②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 ③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 ④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當我們觀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時,我們的感受是( )
A很熱鬧,場面震撼 B作為中國人,我自豪,我激動
C能到北京天安門,太幸運了D升國旗儀式見多了,沒啥特別
7.社會生活復雜,需要我們學會選擇.下列同學選擇正確的是( )
A.小丁礙于面子接過同學遞來的香煙
B.小梅請病假去觀看某明星演出
C.小華為了買手機和父母大吵大鬧
D.小濤把撿到的錢包主動交還失主
8. 我們每個人周圍都有一個“小網”,正是由于這樣一個個的“小網”在無限地延伸,才組成了社會這張漫無邊際的“大網”,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點”。這啟示我們需要( )
A.融入社會生活
B.沉浸在個人的生活圈子,不與他人接觸
C.不接觸復雜的社會生活
D.只融入學校的學習生活
9.小明在《新聞聯播》上得知,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習近平主席監誓下宣誓:本人林鄭月娥,謹此宣誓:本人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定當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盡忠職守,遵守法律,廉潔奉公,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服務,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小明了解社會的途徑是( )
A網絡 B電視 C報刊 D實地考察
10..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從社會關系建立的基礎可分為( )
①血緣關系 ②敵對關系 ③地緣關系 ④業緣關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下圖是我國法律所調整的親屬關系圖。對圖片解讀正確的是( )
①人的本質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②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點”③人在社會上往往只有一種身份④人的身份可以通過社會關系中的血緣關系來確定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12.“每人前進一小步,社會前進一大步。”這句公益廣告語告訴人們( )
A.人的全面發展與杜會的全面進步密不可分
B.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提供的各種條件
C.人的生存和發展會受到社會制度和環境的制約
D.任何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是人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13.蓮花中學各年級每年都組織一些師生參加的“學雷鋒”等社會實踐活動。這告訴我們( )
A.學雷鋒活動只適合在學校舉行
B.融入公共生活,是我們健康、快樂成長的需要
C.只有蓮花中學每年舉行了學雷鋒的社會實踐活動
D.蓮花中學的師生對學雷鋒活動的熱情最高
14.(2018年•浙江杭州)下列句子最能體現“志愿匯”圖標內涵的是( )
A.敬業樂群、公而忘私 B.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C.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D.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5.下列能體現正確感受社會生活的是( )
①關注每年兩會,并獻計獻策②參加社會公益活動③參觀博物館,豐富的展品開闊自己的眼界④宅在家里,哪里也不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人在生產、生活和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這些關系構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 )
A.集體 B.家庭 C.單位 D.社會
17.馬克思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
①復雜的社會關系構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社會②人的本質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③人的本質是現實的、具體的④人作為社會關系的總和而產生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18.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是社區的居民,是商場的消費者,是祖國大家庭中的成員……這表明我們具有不同的( )
A.職業 B.身份 C.地位 D.級別
19.小林在學校里是個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走在回家的路上是個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人們所處的社會關系是復雜多樣的,不同的人在社會關系中的身份不同②小林的身份是唯一的、固定不變的③每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或在同一時期面對不同的社會關系,都會有多種身份④我們要學會從多個角度、多方位地認清和思考自己的不同身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有人這樣比喻,社會就像一棵大樹,我就是其中一片樹葉;社會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一顆星星;社會是一望無垠的草原,我就是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你對這段話的理解是( )
A.人類非常渺小 B.人是社會中的一員
C.人離不開社會 D.沒有社會就沒有個人
二、非選擇題
21.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的阿拉斯加州,護林員發現了一個吃狼奶長大的女孩勞拉。這個8歲的女孩用四肢爬行,用狼的語言在狼群里盡情“交談”。小勞拉后來被送到美國心理改造中心。經過18個年頭的艱苦訓練和學習,勞拉才逐步恢復人性,最終還上了大學。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
22..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廣泛的社會生活。請你列舉你認為能體現社會生活內涵的內容。
23.看如圖漫畫,回答下列問題。
(1)同一個人,為什么身份不同?
(2)你現在的身份有哪些?請至少寫出你的四種身份。
24.大多數人面對陌生人時都會有一種潛在的恐懼感和抵觸情緒,“生活導師”也曾給過人們“不要與陌生人交往”的忠告。
請你思考:你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嗎?你是通過什么方式認識他們的?你如何看待“生活導師”的忠告?
參考答案:
務社會,奉獻社會等,其中A、C、D的觀點是錯誤的,所以正確答案選B。
14.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社會公益。參與社會公益,服務社會,有利于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社會氛圍。從圖表看,眾的“心”匯聚起來,變成大愛,溫暖社會。對應選項為 B。
15.B【解析】④宅在家里,哪里也不去不是正確感受社會生活的做法,應排除;排除包含④的選項,故選B。
16.D【解析】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人在生產、生活和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這些關系構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社會。故選D。
17.C【解析】本題考查對馬克思名言的理解。馬克思名言中說的是人的本質,①項說的是社會,排除;②項說法錯誤,排除;③④項是對名言的正確理解,故選C。
18.B【解析】居民、消費者、祖國大家庭中的成員表明的是每個人的身份,不是職業、地位和級別,故選B。
19.C【解析】人的身份是多種多樣的,也是變化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②項說法錯誤,②③④項說法符合題意,故選C。
20.B【解析】題干中的比喻說的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A、D說法錯誤,C與題意無關,B項正確。
21.這個故事說明每個人的存在和發展都離不開社會,都有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只有社會化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只有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成長和發展起來。
22.(1)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工人在有條不紊的工作;顧客在商場購物;參觀博物館;觀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人。
(2)與周圍熟悉的人一起游戲、鍛煉、上學。
(3)網上購物、聊天、看報紙等。
【解析】本題考查對社會生活的了解。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列舉出來即可。
23.(1)因為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2)比如:在家里,我是父母的子女;在學校,我是老師的學生,我是同學的同學;在社會上,我是普通公民,我還是環保志愿者等等。
24.(1)喜歡或不喜歡。(2)在人生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是從和陌生人交往開始的。從入學開始就要同陌生的老師交往,同時要同陌生的同學交往,從小學、中學和大學,到走向社會,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種不同的陌生人打交道,與陌生人交往是現代人的必修課,與陌生人交往的能力是衡量一個人人際能力的關鍵性尺度。(3)“生活導師”的忠告有片面性。我們不要懼怕與陌生人交往,而應該學習和掌握一些與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成為一個合格的現代的社會人。
【解析】生活在社會之中,隨著逐漸長大,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所以應當主動與別人交往,豐富自己的社會生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er/1226535.html
相關閱讀:2018年春季學期八年級政治下冊期中試卷(灌陽縣帶答案)